重磅上市|促进骨髓造血、快速恢复活力,喜舒复®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隆重上市!

喜舒复®

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

BLOOD PROTEIN PEPTIDES

SPECIAL DIETARY DRINKS

隆重上市


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为20.1%,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高达21.72%[1],贫血存在于临床各个系统疾病中,因隐蔽性强临床上极易忽视。


《柳叶刀》发表的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疾病(人数可高达12.4亿)第四大导致伤残损失寿命年最高的疾病。





贫血营养防治 专家共识



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对于儿童会影响学习和发育,对于老人不仅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机能,也大大增加其死亡风险


贫血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治疗基本原则为补充铁剂及加强营养。目前,临床治疗以口服补充铁剂为主,这些补铁剂虽然铁含量高,但是由于他们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较低,稳定性差,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铁锈味、有胃肠道刺激甚至应激反应 [2]


多项研究表明,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单纯补充铁剂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尤其是同时存在消化道疾病、服用药物的情况。中国营养学会“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工作组发布的《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中鼓励使用营养强化食品、营养补充食品、营养配方食品和膳食营养素补充剂


血肽.jpg


血蛋白多肽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动物血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小分子肽,其分子量小、稳定性高、氨基酸平衡,具有很好的营养强化功能。血蛋白多肽也经研究证实,具有提高免疫活性、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抗疲劳、贫血改善等作用[3]




核心优势


血肽效果图(最新)-立体.png


此次上市的新品为意润健康原研出品的喜舒复®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是以血蛋白多肽、三文鱼水解蛋白肽为核心成分,科学配伍β-I,3/a-l,3-葡聚糖、牛磺酸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四种B族维生素口服强化营养补充剂ONS


用于提供人体造血及有助于贫血原发病改善的临床营养素差异化补充,提高铁的生物利用度、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各类贫血。适宜消化科、血液科、普通外科、营养科、肾内科、烧伤科、肿瘤科、老年科等多科室的缺铁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围手术期贫血、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贫血、高龄长期住院贫血者、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服用。


01
科学配方 靶向营养


喜舒复®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是基于临床营养指南与现代营养学的科学配伍,采用独特的科学配方,针对贫血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02
专利技术 高效吸收


区别于补血中成药效果不明确的特点,喜舒复®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富含经现代生物定向酶切技术获得的牛血红蛋白活性小分子肽,具有突出的血红素铁结构的稳定性,无需消化、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可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指标


03
国际认可 安全可靠


喜舒复®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的生产企业意润健康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客满意度五星级认证,连续三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被省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连年评定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A类纳税人”。喜舒复®系列产品——白蛋白肽饮品、骨肽特膳饮品自上市以来,在全国二十多个地区的多家三甲医院坚持深入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获得了临床专家及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测贫血

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常见症状;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

在呼吸系统,可以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在循环系统,主要引起心率加快,主观感觉就是心悸;

在消化系统,缺铁性贫血可能引起吞咽异物感,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等;

在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

在泌尿系统,肾性贫血在贫血前和贫血同时有原发性肾疾病的临床表现

温馨提示:

若您有上述表现,贫血可能性较大,建议采取饮食结合营养干预的方法进行干预,喜舒复®血蛋白多肽特膳饮品促进骨髓造血、快速恢复活力,为贫血患者营养干预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萍,赵小英.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912例贫血病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440-441. 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5.05.024.

[2]季云龙,崔凯,孟令江,等. 血蛋白多肽对缺铁性贫血影响的研究[J]. 养生大世界,2021(18):180-181.

[3]季云龙,隋岩,毕文玥,等. 血蛋白多肽改善贫血功效测定[J]. 中外食品工业,2023(3):90-92. DOI:10.12325/j.issn.1672-5336.2023.03.031.


20231212